扶芳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区往事爬山虎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3/6326476.html

  仔细想想,爬山虎和林区J50集材车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一个藤本植物,一个“铁牛”似的拖拉机,八竿子打不着;耐心品品,我们林区工人真是会苦中作乐,在极其乏累的山场劳动过程中,不忘给自己爱车起个昵称,其乐观主义精神属实难得。
  换个角度看待林区人口中的“爬山虎”,还真能发现此“爬山虎”和彼爬山虎有神似之处。想想呀,爬山虎从发芽开始,它的茎就开始了足下的千里之行,交错向上,墙有多高,它就爬多高,狂风发怒之时,大树都为之折腰,暴雨侵袭之际,多么鲜艳的花儿都为之失色,唯有爬山虎风雨不惊,狂暴不辱,拔节生长,淡定从容。林区的“爬山虎”,虎虎生威永向前,碾冰踏雪运材忙,多么高多么陡的山它都能上去,就像一个英雄的坦克手,战白毛风,挥汗化冬雪,为啥它不怕苦和累呢?为了是输送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它冲险境,跨鸿沟,练硬骨,不畏冷雪风霜,在林海雪原也显露了自己的真性情。


  赞美林区“爬山虎”的文章实在少之又少,诗人尹涵曾在《林海日报》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松林诗抄》。

山山玉树开银花,

皑皑瑞雪映朝霞,

我跟师傅攀高峰,

要摘美景移山下。

师傅让我驾铁牛,

他在前头把路踏,

雪岭赠他一双靴,

霜林送他一身甲。


  诗中所说的“铁牛”,就是林区的“爬山虎”。


  时间回溯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初期,木材采伐、生产和运输还是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年大兴安岭林管局成立后,先后引进了苏联C80拖拉机、KT12拖拉机,J50(集材50)型拖拉机的原型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产品,在六十年代中期由松花江拖拉机厂根据苏联技术改进研制而成,它的引进,使林区的木材生产初步实现了机械化。
  在集材这道工序中,“爬山虎”的作用不可小觑。把伐倒的大树用铁绳索锁住木材的大头,再用钢丝绳把索带连接起来,把一根根原条绞集到拖拉机的搭载板上,然后师傅们就开着它风风火火地拉着一大捆原条下山了。茫茫的冰天雪地中,披着红装的“爬山虎”拖着一根根粗大的原条驰骋前行,就像威力无穷的巨龙,想象着它那得意样子,铁蹄铮铮带雄风,威猛前行快步如流星,偶尔累了,它也就喘喘粗气大吼几声,即使步子迈得不再那么大,它也没停下前行的脚步。听着“爬山虎”奏响的隆隆战歌,跟随着它起伏升降的节奏摆动着腰肢,此时,坐在驾驶楼里的师傅也是得意洋洋,好不惬意。“爬山虎”那无比的越野性能,爬坡、过沟如履平地,全凭两道铁履带碾山石、破土岗,跨坑凹,连呈三四十度角的陡坡它也能以°角自由转身,它一次能拉十立方米左右木材,最高时一天能拉上百米,是马爬犁的八九倍。有了它,工队的木材生产量才成倍的增长;有了它,林业工人才最终甩掉了那压断腰杆的蘑菇头;有了它,英雄的林业儿女在困难面前才没有低头,挺直了腰杆,成为了“共和国长子”。
  停伐后,“爬山虎”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难以忘记它曾经的付出,那些曾是它亲密战友的林场硬汉,一定会在梦中想象着它的模样,想象着它缚住大白桦,束紧落叶松,大摇大摆威猛前行的模样......


  而今,爬山虎摇身一变,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大显神威,如今它在林海雪原中碾过深深车辙,好像重新长出了岁月的年轮,在祖国北疆闪着夺目的光芒……

图片丨夏兆瑞海涛奇葩 文

海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