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芳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与木心侃世界文学连 [复制链接]

1#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昊愚:木老,今日能像当年陈丹青们聆听你的开聊,我感到荣幸!这都赖于美神姐姐的安排!

木心:感谢美神,使我孤独无依的灵魂,又有了依归之所。也感谢你,昊愚,能来听我的絮叨。

美神: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听你们的絮叨,你们之间不必客气,有什么话什么问题,只管大胆说出,至于对错、真伪,不必在意。

昊愚:那我就开门见山了。陈丹青在《文学回忆录·后记》中,记录了一段故事,说你在杰克逊高地的公寓中,看到了寓所北墙密密匝匝的爬墙虎,说:“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而你与陈丹青说起,总是啧啧称奇。后来,房主未经告知,全部拔去,你如临大敌,走去找陈,狠狠的瞪大眼睛,说:“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

木心:是啊!那是赤裸裸的强暴,当时我确实有想搬走的冲动,但回头四目无人,东西一大堆,地方也需要重新找,于是那颗心便冷却了。如今想来,那个强暴算什么?因为,那天回家后,我忽然感觉一切都不重要,就像我在“浩劫”前有千般死的念头,但在“浩劫”来临后,却如何想着避免死,想着如何笑到最后。后来,我写了一首主题为“原谅”的诗,最后一句说“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昊愚:是啊,当你对一切无能为力时,只能以此来安慰自己。告慰的过程,却会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这个世界,需要原谅什么。毕竟,看透了,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你说的“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也谈不上安慰,只是万念俱灭后,佛家思想对我的冲击与洗礼。

昊愚:诚如你引用尼采“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幸好你不是群众,否则,你的热情,会被盲目的点燃,也就不会产生原谅的心理。所以“爬过去,爬过去,即使没有眼睛,也要爬过去”。这样,才不辜负岁月的韶华,生命的奇妙。

美神:木心悟道了他所敬爱的尼采的困境,因为“他没有从哲学中跑出来”。他也明白了自己激赏的拜伦、雪莱、海涅,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更知道了托尔斯泰的“头脑不行”……这是对他们中肯的点评,不激不厉,不嫉不妒,有着深切的爱。深切的爱,就是对他们中肯的批评,无名的欣赏。就是这样的人,才将缺憾完美呈现。如果一个人太完美,那么,他就不会有大的创造。毕竟,创造需要大破大立。因此,爬过去,爬过去,既使没了眼睛,也要爬过去,因为爬过去,才能看到果,看到果后,就会知道一切的因,是造就一切果的最佳形式。

昊愚:“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好传统。有的母亲讲的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我引用你的话,是想说“是不是他们在讲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灵魂介入故事,链接故事中的情境?”

木心:嗯,这个倒没想过,不过想想也是。我当时的思想是无神论,然而深知灵魂的重要与可贵,但感触不深。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甚至爷爷、外公、舅舅他们,心中都有一连串美好的故事,都需要与人分享,尤其与自己的儿孙子女分享,这样,他们的生命才是完整的,才是多彩的。虽然生活枯燥,但在他们的灵魂中,那些故事,却绚烂多彩,璀璨耀眼。

昊愚:人生应该绚烂多彩,也应该璀璨耀眼。但,满目看去,虽灯红酒绿,却灰色一片,尽皆虚空。世事诚可原谅,但人情怎能尽殁?没有了人际交流,文学还会存在吗?

木心:存在是一种假设,也是需要。存在的假设是依据个人经验而来,存在的需要是依据个人的喜恶而生。然经验不自由,喜恶难公平,只问你服不服,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丛林的法则。丛林也好些,至少是为了生存而捕猎。但,极权之下,只要一拍脑门,就有谋杀,你怎能防?

昊愚:所以,文学这盘大餐来了,就需要你开讲。你的开讲就是经验,就是喜恶。不管我信不信,服不服,认不认,只要你讲,就有人信,就有人服,就有人认。反正这个世界大着呢,人多着呢,我的信不信,服不服,认不认,对你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在这里,却非常的重要,毕竟,你和我,要在美神的身边,来宣示你文学的成就,我理解的成果。

美神:毋须多言,开始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