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层林尽染。走进长深高速沂水县四十里堡段廊道绿化模式示范区,山坡遍布流苏、高干樱花等树木,一株株新植的苗木苍翠挺拔,呈现出自然、生态、和谐之美。示范区里,一块大型市级林长公示牌赫然醒目,上面清楚公布了市、县、镇、村四级林长的姓名、职务和护林员、技术员的联系方式,明确了林长职责和负责区域,成为我市四级林长制增绿护绿管绿工作的一个缩影。
年,该示范区由沂水县四十里堡镇统一流转土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员承包,发展主干型黄桃亩,沿线长度3公里。去年全市实施林长制以来,沂水县认真抓好林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明确了林长职责,落实了工作任务,采取林苗一体化种植模式,加大品种树形和管理方式创新,对廊道绿化进行了全面提升。新栽植高标准流苏、高干樱花、金园丁香、银杏等余亩。同时,采取乔、灌、草立体栽植模式,林下栽植常绿卫矛、扶芳藤、黄杨、红花萱草等,进一步提升了长深高速沿线绿化效果。
“通过实行林长制,我们增强了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扩大种植规模,每亩地实现增收四五千元,达到了效益和生态的双贏。”沂水县兴国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传国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沂水县长深高速四十里堡段廊道绿化模式示范区建设是我市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自林长制实施以来,全市建立起覆盖全域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目前共设立四级林长人,落实“一林一技”技术员人、“一林一员”护林员人、“一林一警”警员人,形成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链条责任。同时,聚焦“荒山、廊道”两个短板,实施“绿满沂蒙”行动,把全市21处荒山、19条骨干道路进行细化分工,由31名市级林长负责,每处明确1个市直单位作为联系单位,县乡村三级林长也逐一明确负责区域,把责任细化到山头、地块、路段。通过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了各级林长责任,真正做到了“守林有责、守林担责、守林尽责”,增绿、护绿、用绿的效果大大增强。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6万多亩,其中荒山造林6万余亩,推行林长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昔日山坡秃岭,如今满目苍翠。
此外,我市还开发建设启用了全省首个林长制信息平台——“临沂市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全市1.2万名林长配上了“智慧管家”,初步实现了对林长制工作的信息化监管和智慧化服务。围绕构建“林长制+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体系,组织成立了5支林长科技创新团队,在全国高校院所聘请组建了百人专家顾问团队,评选创建了66处林长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培育孵化创新成果,为推行林长制注入了科技动力。今年8月份,在浙江大学举办了“临沂市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学习充实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助推林长制改革和现代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抓点促面,探索特色路径。全市立足各地林情特点,主动谋划特色做法,积极培育示范样板。蒙阴、平邑、兰陵、费县、沂南等县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全力推进荒山造林绿化攻坚,啃下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沂水县围绕廊道绿化、特色经济林等创新探索了9种模式、打造了12类样板,经验做法在全省林长制现场会上作典型推广;兰山区、河东区依托林长制,大力吸引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培育多个标准高、示范强的绿化样板,其中兰山区创建了以绿化苗木为主的山东集锦绿化苗木项目、天基鲁皖乐享果玩基地、瑞洲园林生态园等7处林长科技示范区,河东区围绕汤河生态廊道建设4处百亩特色园林精品景观项目,辐射引领现代林业发展;莒南县结合机构改革,在县林业发展中心设立县林长制办公室,建立了林长制常设专职机构,在探索创新中推动林长制取得实效。
青山巍峨树成荫,林海葱郁美如画。如今的沂蒙大地,处处树木葱茏,绿意盎然,产业兴旺,景色宜人,充分展示出林长制改革的成效。
临报融媒记者赵泽军通讯员李斌解文科